11月22日《中华读书报》上刊出了一篇文章《“17岁女孩写教辅书”是喜是忧?》,读后大为惊诧。我感喟,出版社又可大赚一把了。
出版社本是一个商业机构,谋取商业利润无可厚非。但是,如果仅仅在商言商中只盯着丰厚的利润,那么最好改弦易辙,别再做书了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;书是惟一不死的东西……面对这一本教辅书,我感觉自己对书持有的热情和期待虚幻至极。
李妍作者没有错,她有赚钱的机会为什么不赚呢?她赚得堂而皇之,光明磊落。这一切都是由出版社操纵的。出版社苦心孤诣策划出版这么一个东西,自然会找出美丽的幌子。否则,商业广告怎么做?我相信世界上最美丽、最动听的语言就是谎言,一只苍蝇在粪便中也能读到上帝的光辉。爱因斯坦说,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+百分之一的天赋。这种极具个人体验的经验仅适用于他个人。很简单,你看看我们那些勤奋的作家们的作品就明白怎么回事了。李妍的经验有普遍的适用性吗?我怀疑。
我感到奇怪的是,责编刘涟何其孤陋寡闻。他说,迄今为止,市场上还没有一本从孩子的角度写的关于高考的独立之书。这话有炒作之嫌。我记得1988年在山大读书时,89级一个师弟就曾经搞过那么一本书。他倒是狠狠地赚了一把。那本书是好多刚入校的大学生(许多所大学)们共同撰写的。非常可惜,我从未读、也不屑于读,也不愿介绍给我认识的中学生朋友们。我知道,个人经验适用的范围非常小。
假药、假酒固然可恨,但是这种既不治病、也不致使你患病的无效药,使人吃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完呢?